Now : 最近在玩什麼

EN TW

這是什麼?

這頁的點子是來自於 The /now page movement。簡單來講就是:

  1. 公告個人最近著重的事情
  2. 幫助自己省思是否要投注在某些事情上

除了目前主要關注的領域,這頁也順便記錄一下之前做過的、比較有意思的事。

最後更新: 2024-10-27

目前主要在玩的

創業 (2019 年初 - )

2018 後半的時候,當時任職的新加坡公司裡的台灣人同事邀我一起搞一個無償的 hobby project,當時還無法確定能不能用這個專案創業,但評估起來我覺得是值得一睹的機會,就加入了。

發展一陣子,方向看起來至少沒有逆風,於是就賭更大,在 2019 年初離職回台灣,加入 AppWorks 加速器全職創業。

這個專案就是 WORD UP,我目前創業的公司的主要產品:用影音文字教學+練習,幫助學生有效率學習語言的平台。我們除了有邀老師來開線上課,也有跟專業出版社如三民、常春藤、LiveABC 等合作,把現有的暢銷書轉成電子互動版。

YouTube 頻道 (2022 年初 -)

因緣際會下開始經營 YouTube 頻道: 工程師 Bruce 的玩具間,頻道的主題是軟體工程&協作,以及(通常跟生產力相關的)產品開箱評論。

不過我把當 YouTuber 定調為休閒,所以話題挑選、製作水準並未追求極致,甚至反而會追求儘量短的製作時間。加上 YouTube 真要經營起來其實也蠻花時間跟心力的,我的正職創業比較重要,所以目前是佛系更新。

一直還有在玩的

程式設計、軟體工程 (2002 -)

我高職讀的是資處科,必修 Visual Basic 6 (在當時是相當主流的語言)。當時就對寫程式特別有興趣,覺得電腦會聽我的指令動起來很有成就感,進度也比同學快,我有時候還會在課後講解程式邏輯給跟不上的同學。

高職 = 高級職業學校,現在叫做技術型高中,以下為了方便,用詞會跟「高中」交替使用

大學讀資管,除了必修之外,也有一些做著玩的 side projects,大四的時候去電算中心打工,工作內容是維護教務、學務系統,修 bug 開發新功能之類的。

畢業當完兵後,從第一份開始一直都是軟體工程相關工作。

耳機 (2005 - )

這算是比較長期的興趣,我很愛聽音樂,所以耳機、音響、播放設備當然也是要稍微講究的。但我也很清楚我的級別,不可能去跟著人家玩百萬音響系統。

耳機的話,最開始應該是在光南購入的 Philips SHP2700 耳罩式耳機,可能也就一千出頭塊台幣那種等級,就聽得很高興了,後來陸續收了越來越多耳機。我玩耳機的心態比較是「這個也好聽、那個也好聽」,所以手上會同時有不同廠牌/等級的,而不是像有些玩得很極致的人會先鎖定一隻超旗艦耳機、然後配合它來添購設備。ま… 說的那麼好聽,其實就是我的玩法還是有窮學生的味道。

以下是我的耳機族譜:(各分類內大致上按照入手順序,有 ⭐️ 符號的是還在我身邊且會拿出來用的設備)

耳罩式 (有線)

耳罩式 (無線)

耳道式 (有線)

耳道式 (無線)

音響 (2012 - )

相比耳機,音響我其實玩的含蓄得多,因為真的沒有預算玩這個大坑 ,音響窮三代,耳機毀一生 。此外還要考慮到鄰居,所以其實我其實很少開大聲聽,還不如聽耳機比較爽。

以下是我的喇叭族譜

鍵盤 (2005 - )

算是很多軟體工程師都有的興趣吧,因為每天要接觸的時間很長,手感舒適還是蠻重要的。

我在大學的時候就有特地去買 BenQ 海灣鍵盤(當時 BenQ 海灣跟海貝蠻流行的),還有 Microsoft Ergonomic 4000。但這都還算小打小鬧,後來開始進入機械式鍵盤的世界、之後甚至電容式、光軸樣樣來。我目前記得的鍵盤族譜:

總之也是換過幾次鍵盤,現階段定下來的是 Keychron K3 30g 光軸,選 K3 的原因是 75% 鍵盤在體積 & 快速鍵方便性之間取得一個我覺得很好的平衡。選 30g 則是原因是我的手指曾經 RSI 痛了好幾年,還去看過復健科,為了減害,所以有多輕就選多輕的,找到這款之前,大多是選擇 45g 的 Cherry MX 紅軸。

Fun fact: 我買過的最貴的鍵盤並不在上述列表裡,而是 Apple 官方的 iPad Pro 鍵盤,當然,那也已經不是單純的鍵盤了。第二貴的是 Realforce 87U。

球型關節人偶 (2018 - )

近況報告 2018 August 裡有提到我如何入坑娃娃的:

我從 2012 年開始關注 Danny Choo,也知道他從 2015 開始轉型專心做 smart doll,原本覺得他專心做 smart doll、漸漸不寫日本文化相關文章有點可惜,但看著看著就手滑了……

Smart Doll 是 60cm 的人偶,算是蠻大的,也因此細節可以做的非常精緻。跟 PVC figure 不同,衣服是可以更換的、也可以擺姿勢,別有一番樂趣。

通常玩人偶的,後續很容易會發展其他分支興趣: (1) 要把娃娃拍得漂亮,所以開始搞攝影 (2) 別人的衣服不夠好,所以學裁縫 (3) 別人的人偶頭不夠好,自己學人偶頭雕、上妝

目前 1 已經應驗了,2022 年的時候入坑無反相機,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入坑裁縫。

除了一開始的 Smart Doll Mirai 之外,後續還迎接了 Azone 的御板美琴、以及知名頭雕師 Poe-Poe 設計的羽百合。

健身 (2015 - )

因為覺得不運動真的不行,剛好看書看到壺鈴好像減脂效果很好,所以去學了壺鈴。心得有寫成一篇文: 如何學會壺鈴運動 & Formosa Fitness 健身房心得

後來搬去新加坡,因為健身房老闆的介紹下所以選擇加入 The pit 健身房,當初什麼都不懂總之先加入,但這間其實蠻偏健力的,所以就糊裡糊塗的跟練了一陣子的健力,我三項的最高紀錄是深蹲 120kg、臥推 70kg、硬舉 145kg。

2019 後荒廢了一陣子,因為創業期間實在太忙。不過 2024 年初的時候我們辦公室搬新家,同棟大樓的地下室就是商業健身房,雖然還是很忙,但至少有去健身房,能不能回到全盛時期的強度難說,但至少有繼續去。

玩過的紀錄

從這邊開始,基本上是曾經關注過、但最近比較沒怎麼在關注(或僅維持)的領域。

LiSA 追星 (2015 - 2023)

我本來就很喜歡聽音樂,當然也有幾位特別喜歡的歌手,其中日本的 LiSA 是我的最愛。

會特別喜歡 LiSA 的理由是,2015 年我剛加入一個新加坡新創,那份工作壓力有點大、一開始還經常加班,所以發現有一個我還蠻喜歡的歌手要來新加坡開演唱會,就抱著「嘗試看看不同的娛樂活動也好」的心態,第一次去聽演唱會。 演唱會的娛樂效果讓我很驚奇,真的是非常開心的體驗,尤其在工作那麼辛苦的時候,留下很深刻的記憶,也因此 LiSA 對我來說變成特別的存在。後來連續 7 年每年都有參加演唱會(直到因為疫情中斷),所有演唱會 BD 也都有買。

雖然我稱不上狂粉(接機、握手、簽名之類的都沒有),但以一般人的標準來看,應該也是蠻瘋的了(多次參加演唱會、買 BD、買聯名耳機)。但我覺得追星就是這樣,瘋偶像能瘋幾年?趁還喜歡的時候好好享受那個過程唄。

我有寫過一篇文解釋 我喜歡 LiSA 的理由

後來因為疫情中斷了原本暗自許下的「一年至少去一次演唱會」心願,疫情後雖然演唱會活動重新開放,但連續沒有抽到會員限定票 & 沒搶到一般票,加上創業也很忙又沒閒錢,漸漸進入半退坑的狀態。歌當然還是會聽,也還是會買演唱會 BD,但現場什麼的就比較隨緣了。

資產配置、指數型投資 (2017 - 2020)

大學的時候其實就有修過投資學,開始工作以後更容易想著不投資理財不行,但我又一直隱隱約約覺得(主動)投資不可靠。要學那麼多技術分析、財報、追新聞消息…,只要一個因素少考慮到,可能全部賠光,全職搞投資的都會翻車了,更何況非全職的。

後來看到幾本講指數型投資的書以及綠角財經筆記,覺得這個才適合我,於是鑽研了一陣子,當時我在新加坡工作,我甚至安排休假回台灣的時間,就為了能上綠角的實體課。(綠角的課整理了很多知識,可以少走冤枉路,個人認為很超值)

我有把投資學習心得寫成懶人包發布在 全球指數投資懶人包

牛排 (2014 - 2018)

有一陣子常在家裡跟室友簡單的自炊,有時候會買一些團購的冷凍骰子牛,不過一開始不懂煎牛肉的眉角,煎出來滿難吃的。

2015 年去新加坡工作,工作跟租屋處都穩定下來後,剛好室友都喜歡做菜、也愛吃牛排,所以我就開始看食譜弄牛排,技巧有飛越的進步,就開始每過幾週總會搞個牛排。

到 2016 的時候更狠,每週五晚上固定開牛排趴,有時候會招待公司裡比較要好的同事、有時候就跟室友邊聊邊吃,但總之週五晚上一定吃牛排,吃了一整年沒有中斷過!

這樣下來,我煎牛排的次數絕對超過 100 片,其實也是蠻多的,我有把其中一個食譜寫出來: 在家煎 Striploin (New York Strip Steak 紐約客) 牛排的方法

除了煎牛排,我還上了個關於屠夫用的刀具、以及如何從整條原肉切成牛排的線上課,還蠻有趣的,雖然所學幾乎沒有派上用場過。

料理 (2015 - 2018)

上面提到我跟也喜歡做菜的室友們,除了弄牛排之外,我們也做過不少其他有的沒的菜餚。例如:要放一個晚上的紅酒燉牛肉、從打碎玉米粒開始的玉米濃湯、從麵粉開始做義大利麵/披薩、從調配辣椒/花椒開始的麻婆豆腐、捏漢堡排。有大廚房、有愛做菜的室友,真的是蠻愉快的事。

回台灣以後因為創業,就比較少閒情逸致的做菜了,偶爾下廚可能也就是簡單的菜、或是像舒肥這種可以放著不管的料理,比較沒有那種要在廚房搞很久的大菜。

磨刀 (2017 - 2018)

因為有一陣子比較頻繁做菜,開始想要收一把好廚刀,但光有刀遲早會鈍,也因此花了一些時間研究如何磨刀、買一些工具來用。

研究後我把學到的知識整理成一篇文章:從原理了解如何正確有效率磨刀,它曾經是 磨刀 關鍵字搜尋結果第一名。

對了,我最後收的廚刀是 Zwilling J. A. Henckels (雙人牌) 的 Zwilling Pro 7” Chef’s Knife。我也有把挑選廚刀的心得寫成一篇文章: 勝過雙人三叉?升級廚房菜刀要怎麼選擇

新加坡工作生活攻略 wiki (2015 - 2018)

比起有些人能夠辦到「說走就走、把自己丟到陌生的國外、一切用問的找到出路」,我不喜歡太多未知。

所以當初被新加坡公司錄取後、準備出國期間,我查過不少網路上的討論,再加上實際走一遭得到的經驗,整理在 GitHub taiwanese-work-in/singapore wiki 裡。以當時來說內容算是蠻新蠻齊全的,所以搜尋排名不錯,那個時期到新加坡工作的台灣人通常都有看過這個 wiki,在台灣人聚會活動的時候自我介紹很好用 XD。

《超效率!生活習慣》電子書 (2014 - 2016)

我一直對一些 productivity tips、life hacks 特別有興趣,會知道很多快速鍵啊、一些軟體搭配來達成目的之類的。

集結了一些主題,我寫了一本關於 productivity tips 的電子書,叫做《超效率!生活習慣》,發布在 Leanpub 上。

當初就是一股腦的把想到的東西寫進去,但現在回頭看真是各種不夠成熟,不管是當時的解法、主題挑選、順序,水準都不夠。但因為製作電子書也是頗耗費心神的,我現在不太有機會去大更新。也因此這邊就不放連結了,目前不推薦購買。總之這是一個我之前嘗試過的事。

速解魔方 (2010 - 2017)

當兵的時候有個數學系的同梯帶魔術方塊進營區玩,說是他們系上流行過的消遣。跟他學了幾個基本步驟後開始有點興趣,於是就趁放假的時候就買了一顆,然後上網查了一下公式,也就玩了一陣子。

不過雖然說是速解魔方,只是有學了速解常用的 Fridrich Method 公式,我的速度完全稱不上「速」,就算是我最熟悉的時候,最快也就是 58 秒,要知道這個規則(3x3x3 雙手明解)的世界紀錄已經下探到 3.13 秒(2023 年)。

一直到去新加坡的前幾年都還很容易手癢轉個魔術方塊,甚至在新加坡有遇到同樣興趣的工程師,這真是太難得了、可以一起聊鍵盤、耳機跟魔術方塊的工程師同事可不常見啊!

pro tip: 如果遇到有魔術方塊手癢症頭的人,跟他聊天的時候一邊把桌上解好的魔術方塊弄亂、等解好了再弄亂,觀察他的反應,很有趣喔!

速讀 (2007 - 2010)

我大概從高中就對速讀有興趣,但速讀補習班費用好貴的,雖然錯過了國小的黃金時期,但總之大學時候買了一本自助學速讀的書《學習必勝速讀術》來練,發現就算沒有很激烈的練,比起原本的看書速度快上 3、4 倍還是很容易辦到的,這是很賺的投資。

我把我的心得寫成一篇文章:每個人都應該學速讀,當初有放 AP 推薦連結,因為我這篇文章而去買的應該有幾百本。

爵士鼓 (2001 - 2004)

小時候有去教會,有跟著教會的人學一點爵士鼓,也是覺得打鼓蠻有趣的,於是高中就加入熱音社。

不過老實說我的鼓基礎並不好,打打流行節奏還行而已,也就是玩玩。進大學以後雖然還是很有興趣、鼓棒也一直留在身邊,但實在是沒什麼機會接觸爵士鼓,漸漸的就變成肖想,然後就放棄了。

在熱音社的時候有順便學一點吉他,但基礎就又更廢了,就是專門練習一首歌、成果發表會可以表演一下,但真要在平常隨手抓起一把吉他自娛娛人是辦不到的。

電腦裝修 (2003 - 2005)

讀高職的時候在電算中心打工,工作內容主要是維護電腦教室的硬體設備,也就是換下壞掉的硬體、重灌系統之類的。對電腦有興趣、正在讀資處科的我,學一下裝修也是理所當然的,而且當時組 PC 算是潮流,很多人家都有一台自組或小電腦店組出來的主機。

上大學前的暑假,有去朋友的朋友的電腦店打工,就是幫客人組新電腦、修電腦、整理存貨這樣。當時遇過有個客人說「以前我會自己修,現在沒空,就直接付錢請你們專業的代勞了」,那時我心想你也太爽了吧?就這樣程度的問題你就花錢解決?

結果我現在也是常常靠花錢解決了,真的沒時間、也沒那個心思。我最後一台真的自己組的 PC 已經是大學的事,之後就沒有自己組過。

網球 (2003 - 2005)

高中要好的同學看了《網球王子》以後想打網球,就順便一起玩了,《網球王子》我是後來才補看的 ,心得是:這根本超能力網球吧

那個時候我們會在週末大清早五點跑到學校球場一起打球聊天,真是有夠青春的。一開始當然都打得很爛,但練習+找教學書來看,也漸漸打得還行。

升大一的時候就加入了網球校隊一起練,可惜後來因為其他因素退隊了,沒能體驗一次正式比賽。

英文學習電子報、部落格 (2003 - 2020)

高中的時候遇到一位蠻有教學熱誠跟想法的英文老師,有一次讓同學輪流準備一小段講課內容上台教,為此我也是卯起來用心準備,而反響相當不錯(老師說讚、同學熱烈鼓掌),覺得頗有成就感。此外也為了加分項目而去讀一本簡易版的英文小說,還有那個時候很愛在 Yahoo 聊天室跟美國網友聊天之類的,算有提起一些興趣,就開始在 PChome 電子報發布一些英文學習筆記,後來 PChome 電子報停止服務後,也跟著當時潮流轉變,開始寫英文學習的部落格 雜七雜八英文部落格,文章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7 年。

這個部落格也幫我第一次賺到 Google 的 AdSence 廣告收入,雖然金額不大,但是對我意義重大。

如果你看到這行,那你真的超認真的,有機會見面聊天的時候,請務必告訴我你看到這行了。

後來工作忙碌,重心轉變,就沒有更新了,不過網站還留著。

童軍 (1998 - 2001)

國中三年都是童軍社的,搭竹製瞭望台、露營、野炊、營火、繩火舞 、帳篷被颱風吹走 等典型活動當然都經歷過了。

有考到高級童軍認證,而且我是那場唯一答對進階繩結加分題的人,不知道為何那時候對繩結打法的記憶力蠻好的。

高中因為加入熱音社,所以就沒有繼續朝獅級童軍前進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