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?》 重點摘要+讀書心得
ISBN:9789578038349
書名: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? (原文書名:稼ぐ人はなぜ、長財布を使うのか?)
作者:龜田潤一郎 (稅務專家)
這本比較偏向專家經驗分享、私人心得,而不是個縝密的研究結果,所以不應照單全收。(嚴格來說,讀任何書都不應該照單全收)
全書的重點,我認為不是「換個很貴的長皮夾」而是「在意每個硬幣/紙鈔」,書中除了常見理財基本觀念外,比較特殊的觀點大概就是這個了(下文會提到)。
且作者自己也說了:
評:
是否建議讀:無意見
是否建議買:無意見,但我不打算買
= = = = = 我是分隔線 = = = = =
我把其中的建議大致分成兩種:
買「耐用」的東西是基本,若有餘裕,還可以買「好用」的。例如機械式鍵盤,Ikea Galant電腦桌、Aeron電腦椅(一把要3萬多),雖然很貴,但工作效率可以再提昇。
但這要依照狀況,例如剛出社會的人,啊就是沒錢、生活都有問題,怎麼可能買高級辦公設備?
另外,作者建議選擇至少可以用7成價錢轉賣的保值物品。這是因為作者的父親破產時,全家人都得變賣家當,而他蒐集的絕版CD很好賣。但還是要自己有所拿捏,總不能因為至少能7成賣掉、就毫不在意的天天買昂貴品吧?
重點其實還是:買你真正需要的東西,管他特價還是原價,需要就買,不需要就不要買。
消費:用錢換商品/服務,花出去就得到
投資:未來能回收高於當初付出的價值
消費包含維持日常生活所需、以及買娛樂。廣義的投資可以包含買書、進修、升級辦公設備。
娛樂也是必須的,但要好好設置預算,才能認清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麼。另外,物質滿足的快樂感很快就會沒了,這個話題在多少才夠這篇提到。
還有個相關的觀念可以看看:先支付你自己
但其中有些是可以預測的,例如稅金、換新電腦、昂貴電器等等,每年或每幾年遲早都要花的錢,就應該預先存。甚至是紅包、汽車修理費等,你不見得能精準預測,但遲早會發生,就應該存一點緩衝金。
但如果你是有原則的使用集點卡,又能實際的省錢。只是收集整理折價方案也是會花時間的,而折價通常又不會折到哪裡去,需要依照自身經濟狀況來尋找平衡。
我目前還在用的紅利集點卡有:icash (7-11)、全聯福利卡、信用卡 (紅利換悠遊卡加值金),都是本來就常去的店,而且幾乎是全自動完成。原本還會集便利商店的集點貼紙,而且只會換零食泡麵放在家裡備用,但後來越來越少去便利商店消費,就也沒繼續了。
培養固定的習慣、儀式可以幫助穩定狀態,例如紙鈔排整齊、每天整理皮夾內容物等。
遞錢時要態度謹慎,則是禮貌的問題,但這還跟水準很有大關係。上一篇才提到日式餐桌禮儀,就用這個來舉例:專精茶道的人,餐桌禮儀當然能非常周到,而一般人儘管多少會學習基本禮儀知識,但就不能期待每個人都會上乘用法。但無論是否有專研禮儀,本來就應該盡量禮貌。
ps. 但也有剛好相反的人就是了,例如戴勝益號稱連合法節稅都不做。
我覺得這個觀念也可以跟刺蝟原則 (加強版)對應:
賣方OK : 經濟回饋 (廠商賺得到錢)
買方OK : 你有熱情做 + 你有能力做 (顧客買到好貨)
大家OK : 道德的 (盡量不危害社會、環境)
與刺蝟原則相似、相關的觀念其實非常常見,在多少才夠這篇也有做過對應。
書名: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? (原文書名:稼ぐ人はなぜ、長財布を使うのか?)
作者:龜田潤一郎 (稅務專家)
這本比較偏向專家經驗分享、私人心得,而不是個縝密的研究結果,所以不應照單全收。(嚴格來說,讀任何書都不應該照單全收)
全書的重點,我認為不是「換個很貴的長皮夾」而是「在意每個硬幣/紙鈔」,書中除了常見理財基本觀念外,比較特殊的觀點大概就是這個了(下文會提到)。
且作者自己也說了:
「其實不管是長皮夾或對摺式皮夾,不過就是錢包而已。但只要肯去留意,在你懷抱希望的瞬間,再怎麼不起眼的東西也會成為改變人生的原動力。」(p200)重要的是改變人生,錢包只是觸發或提醒的角色,不是必要條件、也不是充分條件。只要換個昂貴長皮夾就能變有錢人?最好是。
評:
是否建議讀:無意見
是否建議買:無意見,但我不打算買
= = = = = 我是分隔線 = = = = =
我把其中的建議大致分成兩種:
基本觀念、技巧
買真正需要的東西,寧可選擇貴但耐用/好用/保值的東西
不需要的東西,就算大特價購買,仍然是浪費。而真正需要、重要的物品,最好要考慮便宜的代價,例如:- 買了便宜的電腦椅,雖然椅子的功能很完整,但坐久了、原本只是小小的「好像沒有那麼舒適」問題,逐漸變得無法忽視,最後只好賣掉再買一把更好的椅子。
- 買了便宜的長柄刷,都還沒打掃完就壞了,只好再買一把。
- 買了便宜的腳踏車打氣筒,結果氣根本打不進去,還好可以退貨。
- 買了便宜的冷凍水餃,吃下去發現內餡少到不行,吃完只有水餃皮味。
買「耐用」的東西是基本,若有餘裕,還可以買「好用」的。例如機械式鍵盤,Ikea Galant電腦桌、Aeron電腦椅(一把要3萬多),雖然很貴,但工作效率可以再提昇。
但這要依照狀況,例如剛出社會的人,啊就是沒錢、生活都有問題,怎麼可能買高級辦公設備?
另外,作者建議選擇至少可以用7成價錢轉賣的保值物品。這是因為作者的父親破產時,全家人都得變賣家當,而他蒐集的絕版CD很好賣。但還是要自己有所拿捏,總不能因為至少能7成賣掉、就毫不在意的天天買昂貴品吧?
重點其實還是:買你真正需要的東西,管他特價還是原價,需要就買,不需要就不要買。
消費 vs 投資
書中還有一個「浪費」的分類,但我不太認同這種分法,但如果要解釋何謂浪費又會消耗很多版面,所以我只打算解釋消費跟投資。消費:用錢換商品/服務,花出去就得到
投資:未來能回收高於當初付出的價值
消費包含維持日常生活所需、以及買娛樂。廣義的投資可以包含買書、進修、升級辦公設備。
娛樂也是必須的,但要好好設置預算,才能認清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麼。另外,物質滿足的快樂感很快就會沒了,這個話題在多少才夠這篇提到。
還有個相關的觀念可以看看:先支付你自己
預先想好固定/大筆的支出
有時突如其來的花費,會讓好不容易存下的一小筆錢就又飛了。但其中有些是可以預測的,例如稅金、換新電腦、昂貴電器等等,每年或每幾年遲早都要花的錢,就應該預先存。甚至是紅包、汽車修理費等,你不見得能精準預測,但遲早會發生,就應該存一點緩衝金。
丟棄少用的紅利集點卡
折價券、紅利集點卡之類的促銷手段,就是要吸引你做出本來不會做的消費,結果不常去的店也想要為了用掉紅利而去消費,就正中他們的算盤。但如果你是有原則的使用集點卡,又能實際的省錢。只是收集整理折價方案也是會花時間的,而折價通常又不會折到哪裡去,需要依照自身經濟狀況來尋找平衡。
我目前還在用的紅利集點卡有:icash (7-11)、全聯福利卡、信用卡 (紅利換悠遊卡加值金),都是本來就常去的店,而且幾乎是全自動完成。原本還會集便利商店的集點貼紙,而且只會換零食泡麵放在家裡備用,但後來越來越少去便利商店消費,就也沒繼續了。
在固定的時間直接領出一大筆生活費
作者建議固定兩週領一次,而非用完才領,這有幾個原因:- 訓練「即使手上有數千元、仍能保持冷靜」,有些人會故意錢包都放不多錢,以防亂買昂貴品,但這種人突然得到一大筆錢時,可能就容易失去冷靜、馬上跑去買那個覬覦很久的昂貴品。
- 這樣才容易記住每次領錢的頻率,較容易意識到「最近花太快了」跟「這次還有剩錢,不錯喔!」。
- 避免臨時沒錢跑去跨行領錢,浪費手續費。
心靈支柱類
最上面摘要說的「在意每個硬幣/紙鈔」不是「在意有沒有錢」,而是把硬幣/紙鈔當作人來重視。舉例來說:- 把皮夾當旅館的角色,要讓錢住得爽爽:
- 用高級(昂貴)的皮夾
- 一段時間要換新的
- 不讓紙鈔折腰(所以要用長皮夾)
- 紙鈔放在長皮夾、硬幣放零錢包、名片放名片盒,皮夾才不會鼓鼓的
- 每天都把收據從錢包清出來,或一開始就把另外放
- 紙鈔採同一個方向、依照面額大小排列好,整整齊齊
- 付錢時在心理默唸「路上小心」、「要帶朋友回來玩喔」,收到錢時默唸「歡迎回來」
- 遞錢的時候要態度謹慎,不可散亂的往桌上一丟
培養固定的習慣、儀式可以幫助穩定狀態,例如紙鈔排整齊、每天整理皮夾內容物等。
軼事:以前有個新聞,計程車司機被客人摸走錢,但錢都長一個樣,就算警察搜出那位客人身上有一疊金額符合的錢,但很難確定不是巧合。但司機一直都有把紙鈔排列整齊的習慣,而那位偷錢的乘客並沒有,一看就很明顯,這下才認了。名片盒的部份,名片本來就應該放在名片盒,從錢包拿出名片來遞是很不專業的。不過我還是會在背包、皮夾各放幾張備用,真的需要時可以動用。
遞錢時要態度謹慎,則是禮貌的問題,但這還跟水準很有大關係。上一篇才提到日式餐桌禮儀,就用這個來舉例:專精茶道的人,餐桌禮儀當然能非常周到,而一般人儘管多少會學習基本禮儀知識,但就不能期待每個人都會上乘用法。但無論是否有專研禮儀,本來就應該盡量禮貌。
其他
稅金要高高興興的繳
你如今能賺到錢,是因為耗用了很多的社會資源,付點錢也是應該的,也是回饋這個系統、讓這個系統能幫助其他人。所以合法的節稅之後,該繳的就繳了,但台灣倒是聽到很多遊走法律邊緣避稅、甚至逃稅的。ps. 但也有剛好相反的人就是了,例如戴勝益號稱連合法節稅都不做。
3方OK的交易
賣方OK、買方OK、大家(社會)也OK。我覺得這個觀念也可以跟刺蝟原則 (加強版)對應:
賣方OK : 經濟回饋 (廠商賺得到錢)
買方OK : 你有熱情做 + 你有能力做 (顧客買到好貨)
大家OK : 道德的 (盡量不危害社會、環境)
與刺蝟原則相似、相關的觀念其實非常常見,在多少才夠這篇也有做過對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