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業時代進入知識時代 在工作、教育上的影響
何謂工作?
先拋開時代不時代的,工作賺錢基本上就是你能提供別人所要的價值,別人就會付錢跟你換。所以有人可以畫一些看不懂、但富翁們卻很愛的畫,有人體操很厲害就能透過表演或比賽賺到錢,也有人因為有專業知識,就去當會計師、程式設計師、飛機維修技工等等,當然也很多人是做粗工。
在工業時代,最重要的是機器的產能,所以操作員速度愈快愈好、不允許出錯*,一切要求標準化。不過,反正工作內容是標準化的,大家都可以替代你,景氣差時第一個先砍掉,景氣回溫後再找人就好。
* 附帶一提:公司懲罰出錯的員工,因此員工們懼怕出錯,但執行創意不可能永遠都一次成功的,於是就沒有人敢亂嘗試創意了,在工業時代可以有效穩住產能,但在創意取勝的知識時代可不是好事。
螺絲釘與Linchpin
這種就是典型的「螺絲釘」,組織是個巨大的機器,員工只是小螺絲釘,只要乖乖做自己份內工作就好,乖乖的,照職務說明書做就好,結果是不知何時就會被替換掉了。
如果是螺絲釘,大家都可以替代,對公司來說當然就無所謂。但如果你有讓公司省一半或賺兩倍的能耐,公司就不能無所謂了,就算景氣低谷也要把你拉進來,因為你有價值。
好,那跟螺絲釘相反的東西是什麼?
其實還蠻難明確定義的,不過一些書有些討論到,例如Linchpin(制輪契),或「讓好工作找上你」說的:「擁有獨特優勢組合的人,包括天賦能力、工作熱情與道德良知。」。
雖然各本書的定義可能稍有不同,大致上都是:「所擅長做的事別人做不到(那個程度),對所做的事有熱情,所做的事對他人有意義」(可以對照一下刺蝟原則跟全人的觀念)
教育
就如教育扼殺創意嗎?影片所說:
現在的教育制度是19世紀開始建立的,當時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西方工業化的需求,所以實用學科擁有最高地位,其他的都不重要。但是現在是知識時代,我們應該要被教導得更有創意,而非扼殺各種其他可能性、只要「好好讀書」,成為「乖乖照做」的員工。
現在台灣還是很多人認為讀書才是正途,老一輩的人可能因為多是做農的,想要翻身只能靠讀書,這不能怪他們。但在這些長輩的影響之下,現在的學生們就算不愛讀書,怎也乖乖的讀到大學、碩士了?而且一路走來幾乎都是很成績導向的教育。
我認為應該要改變這種模式,雖然大環境還不好,最至少現在能做到的是:父母們不要逼小孩讀他們就是讀不來的東西;老師們也多讀一些探討現代教育的書(或許了解一下蒙特梭利教育法會有幫助?);學生們自己也要多看書、嘗試有興趣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