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藏的邏輯 重點與心得
ISBN:9789864179244
書名:隱藏的邏輯(原文書名:The social atom)
作者:Mark Buchanan
這本書有點複雜,一時很難解釋得好,主要在講社會科學的新觀念:看重模式而非個體。當中時常提到「社會物理學」:認為我們社會的脈動不是英雄創造的,反而是像原子,透過模式、自我組織(self-organization)成得到力量(時勢),英雄只是懂得運用這股力量。
等等!原子?模式?什麼東西?書中舉例如碳原子可以變鑽石、水分子可以變海嘯、石頭可以自己排成圈,都是透過大自然的力量形成的,人類既然也是大自然的產物,應該有某種法則能夠預測其行為,就像我們能預測、甚至重現一些大自然的物理現象一樣。
但作者也透露,並不期待社會物理學能發展出什麼仙丹理論。但預測群體的社會行為這件事上,有望做得更好。
評
是否建議讀:有興趣的人可以讀讀,裏面有蠻多歷史軼事跟有趣的實驗
是否建議買:無意見
在博客來購買» (這是什麼?)
= = = = = 我是分隔線 = = = = =
因為借書期限快到了,所以有些項目我跳過了,未來重看時再做補充。
讀了這本「隱藏的邏輯」、半自傳小說「時光旅人」、還有大前研一的「思考的技術」以後,我想去讀點物理學。這三本書的作者都有物理背景,像時光旅人裡就有說:「好的物理學家可以勝任任何工作」,大前研一也說:某些社會現象,以他學過核子工程來看,是很合理的。這麼好用的學問,實在很讓人好奇吶。
第1章:重要的是模式,不是人
虐囚事件是因為每個獄卒都是壞蛋嗎?
Stanford的心理學家Philip Zimbardo曾用一群正常的大學生進行實驗,把他們關到類似監獄的環境,一群學生扮演獄卒,另一群扮犯人穿囚衣。結果36小時內馬上出現第一個精神崩潰的犯人、第6天就被迫終止實驗。原本反戰的學生也變得很殘忍,以虐囚為樂。
所以:不好的制度會助長惡性循環。也許不是那麼必然,但如果你訂的制度不好,惡性循環就很容易就會找上門。
人難道不重要嗎?這又要扯回社會物理學了,自我組織(self-organization)的本質是:模式是自己形成的,跟構成單元的性質沒什麼關係、甚至完全無關。
書上沒有寫的很明白(也可能是我太笨),我猜測他的意思是:某個群體社會行為的形成,可能是人性、動物性使然,跟由誰參與沒有太大的影響;例如在人很多的步道上形成的動線,是每個人為了避免撞到對向人,摻入同一個方向的人群而形成的,由1000個乞丐來走、或1000富翁來走,結果都一樣會出現動線。
在搜尋的時候找到一篇文章:不可思議的年代書摘,講到不少有關的東西,可以瞧瞧。
第2章:為什麼個人的行為無法預測
跳過
第3章:我們是摩登原始人(我們的腦子不太現代)
有人說人類的頭腦比現在最厲害的電腦還厲害,可是我們的腦子並非萬能的,它在某些項目上硬是比別的強,例如你可以一眼辨認出50公尺外朋友的背影,要算35x97這種算術則要花點時間。
此外,現在很多人看到蛇就嚇得躲遠遠的,卻沒有人會那樣子怕電線插座,因為我們的老祖宗走在濃密的森林裡,蛇是致命危險,雖然我們活在現代化的城市,但是在有這些玩意之前,人類發展了非常久,我們都還有殘留的本能。
經濟學(註*1)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是「人是完全理性」,但其實我們沒有那麼理性,以下有幾個有趣的實驗:
經濟學家Richard Thaler曾透過報紙丟出一個猜猜看遊戲,遊戲是這樣子的:你只要從0到100之間挑一個數字寄回去,猜到最接近所有回函數字的平均的2/3的人贏。
如果其他參加者都是隨機挑一個數字(也就是0~100都有人挑,而且每個數字挑的人數都差不多),那平均值就是50,50*2/3=33。
但是如果大家都選33,正確答案就是33*2/3=22了。如果無限循環下去,正確答案是0,因為0*2/3還是0。完全理性的人會選0。
結果,33,22,0都有人選,正確答案是18.9。
又怎麼樣嗎?這個結果有趣的點在於:一位完全理性的經濟學家,在這場遊戲裡卻是輸家,就這方面來說,他實際上不算理性也不高明。
另外一個則是心理學家Benjamin Liber的實驗,這個實驗很有名、也備受爭議(註*2),他們讓受測者隨自己的意思進行某個動作,例如按按鈕,同時監控大腦活動。結果很驚人的發現,在受測者產生按按鈕的想法前300毫秒,大腦就已經在活動了。這代表,控制你行動的,不是你的意識,而是本能。
我們有很大的辨識模式本領,也很能適應瞬息萬變的世界。但我們天生就不是很理性。
*1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如何選擇最划算的科學,如果你學過卻還給老師的話請自行面壁XD
*2 這個實驗也有在「零極限」這本書提到
第4章:洞悉市場的走向
跳過
第5章:企鵝法則(人是天生的模仿動物)
這篇提到Solomon Asch的實驗,他讓受測者看線的長短是否相同,差異並不難辨認,單獨測試的時候,大家都答對了。但Asch安排打手混入,故意大聲講出錯誤答案時,很多人也會跟著說錯誤答案。
更有趣的是,Gregory Burns的團隊重做Asch的實驗、同時監控腦部活動,發現掌管計劃的部位沒有明顯活動,反而是掌管空間辨識、知覺的部位劇烈活動!表示他們並非「確定事實但說出錯誤的答案」,而是看法真的受影響了!
人們在缺乏資訊的時候,通常就會觀察別人,跟著模仿。模仿可以是不錯的策略,但是有時候也會帶大家走錯路。
書中有很多正面、負面的例子,只是真的太多了,各位有興趣自己找來看吧。這邊我只想特別說一個如何利用的例子:如果你想讓你的書大賣,去各大書局買個5萬本,就會帶動很多人買喔!
其實這在出版界、唱片界都是慣用的手法了...
第6章:合作是上策
為什麼要合作?因為今天我幫你,明天你幫我,大家都合作愉快。任何詐欺的行為,都會在下次合作機會中遭到懲罰。
有一個叫「最後通牒遊戲」的賽局情境:有兩個只會遇到這一次的完全陌生人,我把一百塊交給你,你可以隨意分給對方,對方如果接受你提供的金額,那錢就是你們的了,但如果對方拒絕,那一百塊要還我。
如果對方理性、追求最大利益的話,你就算給他一塊,他也會拿。但是拋開理論實際測試後發現,跨種族與身份,幾乎都會提供25%以上給對方,而且低於25%的,對方幾乎都會拒絕。
悲哀的是,學經濟學的人,在這個實驗中表現自利的比率高很多,只分給對方一塊,當然也就被拒絕了,一塊都拿不到。而現在很多機關與公司都僱用經濟學家當顧問,那些貪婪的傢伙握有大權,想想還挺糟糕的!
但為什麼連只有一次合作機會的狀況,也會如此合作呢?
書上在解釋這個原因時也是說,有一種可能的解釋,如果我們不合作的話,就會發生共同悲劇(註*),群體的生存不能建立在失敗的合作關係,會被演化淘汰的。這是我們社會凝聚的基本機制。
*共同悲劇(也翻做公地悲劇):有塊大牧場,人人都可以在上面放牧,只要大家都好好限制牲畜的吃草量,草是可以生生不息的,但是在「我不作弊也會有人作弊」的思想下,大家就會趁還有草就全部放出去吃,結果就沒有草了!大家都損失。
第7章:為何人喜歡劃分敵我?
你可能有聽說過這個說法:促進合作最快的方法,就是製造一個共同敵人。
書中也舉例,911攻擊事件時,小布希的民調支持率大升。
心理學家Drew Westen做了一個研究,他拿候選人自相矛盾的政見拿給忠實支持者看,同時監控他們的腦部活動。結果發現,他們自圓其說的時候,負責邏輯推論的區域活動沒有增加,反而是處理情緒的部份活動增強。他們就像在轉萬花筒似的,轉到自己滿意為止,不顧客觀事實。
這很有趣,表示宗教/政治狂熱份子會有偏執言論是很正常的事,有生物性的根本原因在其中。
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實驗,Ross Hammond和Robert Axelrod設計一個電腦模型,裏面有四種顏色的人,讓他們彼此嘗試合作,結果發現,採用「只跟同顏色的人合作」策略的人總是最成功的(詳細的內容還是請弄書來瞧瞧吧)。可是顏色的分類並沒有實質意義,但人們還是強行付與它意義,所以種族偏見也是有生物性的理由在,平常有法令、道德壓制住,但是在戰亂、災害時,很可能就會爆發出來了。
第8章:為什麼有錢人越來越有錢
有兩種方法會改變個體的財富:1. 交易 2. 投資
Jean-philippe Bouchaud跟Marc Mezard做了個實驗,用電腦模擬一個人工世界,他們發現,交易行為會讓財富分配趨於平均,因為有錢人比較會旅行、買東西。但是,這股力量比起相反的的力量-投資-卻小得多。他們給這個模型裏的人完全一樣的投資技巧,但是光靠運氣,有人投資多賺到錢以後,就可以再投資。而且財富分配方式符合冪次法則:大富翁的數量呈現指數型的、比窮人數量少。
原來貧富不均的現象是自然出現的,解決貧富不均才是逆天,所以,如果你想要有錢,就要搞搞投資,別指望政府能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。
之前聽一個企業銀行的主管的演講,他也告訴我們(大學生)投資很重要,但有錢才能投資,所以先從存錢開始,存錢先從記帳開始。
這裡提到一個有趣的東西:
冪次法則:R(x)=ax-b
財富與人數的分配符合冪次法則
企業數量與營業額的關係也符合冪次法則
河流的分支與水量的關係也符合冪次法則
(剛才google一下,冪次法則符合的東西可多著,從城市規模到戰爭規模都有,如果你剛才有看不可思議的年代書摘這篇,會發現裏面也有講到)
明明都是很複雜的東西,背後卻有一股力量可以讓他們表現得符合數學模式。這真是太神奇了!不是嗎?
第9章:未來是可預期的
舉例來說,如果政府想要修改某個重大法規,怕解決某個問題卻蹦出更嚴重的問題,那就可以透過這種社會原子的思考方式,請科學家來做實驗。這也是美國Illinois洲開放電力市場前做過的功課。(為了避免出現類似Enron弊案)
但是怎敢說這種方法是準確的呢?
這個問題實在有點難回答,上面提到,我們人類很能辨認模式、模仿、適應這個世界。我們人類會這麼聰明,是透過互相學習與合作來的,有生物性的原因在。既然如此,想要預測未來、預測社會群體型為,用社會物理學的方式來做,或許就會比較好。比起以往、甚至仍是目前主流的想法 ── 假設人們是完全理性,然後用一堆數學公式算來算去 ── 還要好。
書名:隱藏的邏輯(原文書名:The social atom)
作者:Mark Buchanan
這本書有點複雜,一時很難解釋得好,主要在講社會科學的新觀念:看重模式而非個體。當中時常提到「社會物理學」:認為我們社會的脈動不是英雄創造的,反而是像原子,透過模式、自我組織(self-organization)成得到力量(時勢),英雄只是懂得運用這股力量。
等等!原子?模式?什麼東西?書中舉例如碳原子可以變鑽石、水分子可以變海嘯、石頭可以自己排成圈,都是透過大自然的力量形成的,人類既然也是大自然的產物,應該有某種法則能夠預測其行為,就像我們能預測、甚至重現一些大自然的物理現象一樣。
但作者也透露,並不期待社會物理學能發展出什麼仙丹理論。但預測群體的社會行為這件事上,有望做得更好。
評
是否建議讀:有興趣的人可以讀讀,裏面有蠻多歷史軼事跟有趣的實驗
是否建議買:無意見
在博客來購買» (這是什麼?)
= = = = = 我是分隔線 = = = = =
因為借書期限快到了,所以有些項目我跳過了,未來重看時再做補充。
讀了這本「隱藏的邏輯」、半自傳小說「時光旅人」、還有大前研一的「思考的技術」以後,我想去讀點物理學。這三本書的作者都有物理背景,像時光旅人裡就有說:「好的物理學家可以勝任任何工作」,大前研一也說:某些社會現象,以他學過核子工程來看,是很合理的。這麼好用的學問,實在很讓人好奇吶。
第1章:重要的是模式,不是人
虐囚事件是因為每個獄卒都是壞蛋嗎?
Stanford的心理學家Philip Zimbardo曾用一群正常的大學生進行實驗,把他們關到類似監獄的環境,一群學生扮演獄卒,另一群扮犯人穿囚衣。結果36小時內馬上出現第一個精神崩潰的犯人、第6天就被迫終止實驗。原本反戰的學生也變得很殘忍,以虐囚為樂。
所以:不好的制度會助長惡性循環。也許不是那麼必然,但如果你訂的制度不好,惡性循環就很容易就會找上門。
人難道不重要嗎?這又要扯回社會物理學了,自我組織(self-organization)的本質是:模式是自己形成的,跟構成單元的性質沒什麼關係、甚至完全無關。
書上沒有寫的很明白(也可能是我太笨),我猜測他的意思是:某個群體社會行為的形成,可能是人性、動物性使然,跟由誰參與沒有太大的影響;例如在人很多的步道上形成的動線,是每個人為了避免撞到對向人,摻入同一個方向的人群而形成的,由1000個乞丐來走、或1000富翁來走,結果都一樣會出現動線。
在搜尋的時候找到一篇文章:不可思議的年代書摘,講到不少有關的東西,可以瞧瞧。
第2章:為什麼個人的行為無法預測
跳過
第3章:我們是摩登原始人(我們的腦子不太現代)
有人說人類的頭腦比現在最厲害的電腦還厲害,可是我們的腦子並非萬能的,它在某些項目上硬是比別的強,例如你可以一眼辨認出50公尺外朋友的背影,要算35x97這種算術則要花點時間。
此外,現在很多人看到蛇就嚇得躲遠遠的,卻沒有人會那樣子怕電線插座,因為我們的老祖宗走在濃密的森林裡,蛇是致命危險,雖然我們活在現代化的城市,但是在有這些玩意之前,人類發展了非常久,我們都還有殘留的本能。
經濟學(註*1)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是「人是完全理性」,但其實我們沒有那麼理性,以下有幾個有趣的實驗:
經濟學家Richard Thaler曾透過報紙丟出一個猜猜看遊戲,遊戲是這樣子的:你只要從0到100之間挑一個數字寄回去,猜到最接近所有回函數字的平均的2/3的人贏。
如果其他參加者都是隨機挑一個數字(也就是0~100都有人挑,而且每個數字挑的人數都差不多),那平均值就是50,50*2/3=33。
但是如果大家都選33,正確答案就是33*2/3=22了。如果無限循環下去,正確答案是0,因為0*2/3還是0。完全理性的人會選0。
結果,33,22,0都有人選,正確答案是18.9。
又怎麼樣嗎?這個結果有趣的點在於:一位完全理性的經濟學家,在這場遊戲裡卻是輸家,就這方面來說,他實際上不算理性也不高明。
另外一個則是心理學家Benjamin Liber的實驗,這個實驗很有名、也備受爭議(註*2),他們讓受測者隨自己的意思進行某個動作,例如按按鈕,同時監控大腦活動。結果很驚人的發現,在受測者產生按按鈕的想法前300毫秒,大腦就已經在活動了。這代表,控制你行動的,不是你的意識,而是本能。
我們有很大的辨識模式本領,也很能適應瞬息萬變的世界。但我們天生就不是很理性。
*1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如何選擇最划算的科學,如果你學過卻還給老師的話請自行面壁XD
*2 這個實驗也有在「零極限」這本書提到
第4章:洞悉市場的走向
跳過
第5章:企鵝法則(人是天生的模仿動物)
這篇提到Solomon Asch的實驗,他讓受測者看線的長短是否相同,差異並不難辨認,單獨測試的時候,大家都答對了。但Asch安排打手混入,故意大聲講出錯誤答案時,很多人也會跟著說錯誤答案。
更有趣的是,Gregory Burns的團隊重做Asch的實驗、同時監控腦部活動,發現掌管計劃的部位沒有明顯活動,反而是掌管空間辨識、知覺的部位劇烈活動!表示他們並非「確定事實但說出錯誤的答案」,而是看法真的受影響了!
人們在缺乏資訊的時候,通常就會觀察別人,跟著模仿。模仿可以是不錯的策略,但是有時候也會帶大家走錯路。
書中有很多正面、負面的例子,只是真的太多了,各位有興趣自己找來看吧。這邊我只想特別說一個如何利用的例子:如果你想讓你的書大賣,去各大書局買個5萬本,就會帶動很多人買喔!
其實這在出版界、唱片界都是慣用的手法了...
第6章:合作是上策
為什麼要合作?因為今天我幫你,明天你幫我,大家都合作愉快。任何詐欺的行為,都會在下次合作機會中遭到懲罰。
有一個叫「最後通牒遊戲」的賽局情境:有兩個只會遇到這一次的完全陌生人,我把一百塊交給你,你可以隨意分給對方,對方如果接受你提供的金額,那錢就是你們的了,但如果對方拒絕,那一百塊要還我。
如果對方理性、追求最大利益的話,你就算給他一塊,他也會拿。但是拋開理論實際測試後發現,跨種族與身份,幾乎都會提供25%以上給對方,而且低於25%的,對方幾乎都會拒絕。
悲哀的是,學經濟學的人,在這個實驗中表現自利的比率高很多,只分給對方一塊,當然也就被拒絕了,一塊都拿不到。而現在很多機關與公司都僱用經濟學家當顧問,那些貪婪的傢伙握有大權,想想還挺糟糕的!
但為什麼連只有一次合作機會的狀況,也會如此合作呢?
書上在解釋這個原因時也是說,有一種可能的解釋,如果我們不合作的話,就會發生共同悲劇(註*),群體的生存不能建立在失敗的合作關係,會被演化淘汰的。這是我們社會凝聚的基本機制。
*共同悲劇(也翻做公地悲劇):有塊大牧場,人人都可以在上面放牧,只要大家都好好限制牲畜的吃草量,草是可以生生不息的,但是在「我不作弊也會有人作弊」的思想下,大家就會趁還有草就全部放出去吃,結果就沒有草了!大家都損失。
第7章:為何人喜歡劃分敵我?
你可能有聽說過這個說法:促進合作最快的方法,就是製造一個共同敵人。
書中也舉例,911攻擊事件時,小布希的民調支持率大升。
心理學家Drew Westen做了一個研究,他拿候選人自相矛盾的政見拿給忠實支持者看,同時監控他們的腦部活動。結果發現,他們自圓其說的時候,負責邏輯推論的區域活動沒有增加,反而是處理情緒的部份活動增強。他們就像在轉萬花筒似的,轉到自己滿意為止,不顧客觀事實。
這很有趣,表示宗教/政治狂熱份子會有偏執言論是很正常的事,有生物性的根本原因在其中。
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實驗,Ross Hammond和Robert Axelrod設計一個電腦模型,裏面有四種顏色的人,讓他們彼此嘗試合作,結果發現,採用「只跟同顏色的人合作」策略的人總是最成功的(詳細的內容還是請弄書來瞧瞧吧)。可是顏色的分類並沒有實質意義,但人們還是強行付與它意義,所以種族偏見也是有生物性的理由在,平常有法令、道德壓制住,但是在戰亂、災害時,很可能就會爆發出來了。
第8章:為什麼有錢人越來越有錢
有兩種方法會改變個體的財富:1. 交易 2. 投資
Jean-philippe Bouchaud跟Marc Mezard做了個實驗,用電腦模擬一個人工世界,他們發現,交易行為會讓財富分配趨於平均,因為有錢人比較會旅行、買東西。但是,這股力量比起相反的的力量-投資-卻小得多。他們給這個模型裏的人完全一樣的投資技巧,但是光靠運氣,有人投資多賺到錢以後,就可以再投資。而且財富分配方式符合冪次法則:大富翁的數量呈現指數型的、比窮人數量少。
原來貧富不均的現象是自然出現的,解決貧富不均才是逆天,所以,如果你想要有錢,就要搞搞投資,別指望政府能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。
之前聽一個企業銀行的主管的演講,他也告訴我們(大學生)投資很重要,但有錢才能投資,所以先從存錢開始,存錢先從記帳開始。
這裡提到一個有趣的東西:
冪次法則:R(x)=ax-b
財富與人數的分配符合冪次法則
企業數量與營業額的關係也符合冪次法則
河流的分支與水量的關係也符合冪次法則
(剛才google一下,冪次法則符合的東西可多著,從城市規模到戰爭規模都有,如果你剛才有看不可思議的年代書摘這篇,會發現裏面也有講到)
明明都是很複雜的東西,背後卻有一股力量可以讓他們表現得符合數學模式。這真是太神奇了!不是嗎?
第9章:未來是可預期的
舉例來說,如果政府想要修改某個重大法規,怕解決某個問題卻蹦出更嚴重的問題,那就可以透過這種社會原子的思考方式,請科學家來做實驗。這也是美國Illinois洲開放電力市場前做過的功課。(為了避免出現類似Enron弊案)
但是怎敢說這種方法是準確的呢?
這個問題實在有點難回答,上面提到,我們人類很能辨認模式、模仿、適應這個世界。我們人類會這麼聰明,是透過互相學習與合作來的,有生物性的原因在。既然如此,想要預測未來、預測社會群體型為,用社會物理學的方式來做,或許就會比較好。比起以往、甚至仍是目前主流的想法 ── 假設人們是完全理性,然後用一堆數學公式算來算去 ── 還要好。